审判读后感

时间:2024-06-22 21:27:07
审判读后感

审判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审判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审判读后感1

弗兰茨·卡夫卡被称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美国》、《审判》、《城堡》是其仅有的三部长篇小说。卡夫卡对现代人及现代社会的巨大的洞察力,他那源于犹太血统、动乱年代和炎凉世态的无家可归感,他那对人类苦难的战栗的眺望,他那对人生的崩溃的现场目击,都使他的作品成为一部现代启示录,构成现代人文景观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的三部小说都突出他对现实社会的强烈的批判。

《审判》的主人公约瑟夫·K是一名银行襄理,一向为人正直,对工作认真并且充满上进心。但在他三十岁生日的那天早上,一个奇怪的执法组织无端宣布他被捕了。没有任何的指控的证明,而且前来逮捕他的人也没有任何的证件的呈示,一切都来得十分的莫名奇妙。经过审查,这个执法机构允许他继续照常的上班,像往常一样生活,但随后又通知他,审讯时必须到场,而且审讯的次数越来越频繁,是他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刚开是他并没有想过寻找律师的帮助,但在叔叔的坚持下,他意识到自己的`无名的指控将会对家庭造成影响,这使他不能不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的案件。但他慢慢地意识到在如今的法律制度下,律师的地位是极其的低,除了那些与高等法官甚有交情的出外。所以最后他还是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经过多方打听,他才得知是一个极为秘密的法庭在审理他的案件。他始终也见不到法官,许多可疑的迹象是他终日惶惑不宁、心绪不宁。他决心反抗,并在一次审讯时当众抨击了司法机构诬陷好人、草菅人命的官僚作风和腐败现象。他四处申诉,并试图再次寻找帮助,他找过画家和谷物商等,但他们对他的案子不以为然,有的本身就是法院的人,有的则用自己对律师和司法人员卑躬屈膝的例子开导他。他跟法院整整周旋了一年,终于明白,他斗不过这个庞大的机构,他最终选择了放弃这种徒然的挣扎。在他三十一岁的生日前夕,他被两个男人带到采石场用刀刺死。

作者写这部小说虽然影射的是当时奥匈帝国的司法制度的内幕,讽刺了法的荒诞,揭露了资本主义官僚机构的腐败,但对与我们如今的司法制度也有非常大的警示作用。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程序正确的重要性,缺少了程序一切的司法活动不免显得有些慌乱无章。从我们熟悉的辛普森案件中,尤其看出程序正义的重要性,美国由为推崇程序正义。程序的正义保证审判程序的公正性、合理性,确保被告人等的诉讼权利得到维护,可以使裁判者从不同甚至相反的角度认识案件事实真相,从而实现公平的定罪和量刑。保证刑事审判程序的公正性,可以准确、及时地惩罚犯罪,维护社会的良好秩序。公正的审判程序无论是否有助于公正裁判结果的形成,它都具有一种独立的意义:使那些受裁判结局直接影响的人与代表国家进行追诉和裁判的司法官员一起,拥有平等的诉讼主体地位,能够平等地进行理性的辩论、说服和交涉,并对裁判结果发挥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官方对自己命运的判定,消极地听从国家权力机构对自己权益的处置,由此使其作为人的尊严得到承认和尊重。

审判读后感2

最近读完了日本推理小说家高木彬光著的《破戒审判》。

小说的情节其实不复杂:曾经当过演员的村田,被指控先后将情人及其丈夫杀死并弃尸于铁路桥下,警方收集到的人证物证,令其几乎没有翻身的机会。就被告是否有罪这一点,初出茅庐的辨护律师百谷泉一郎,即将向经验丰富的"魔鬼检察官"天野秀行,以及他背后庞大的国家警法机构,发起强有力的挑战。

村田是不是真正的凶手?

事实的真相是什么?

考虑到这是一本法庭推理类小说,我还是不在这里过多剧透了,留待有兴趣的朋友自己找来读读吧。

看上述的简介不难看出,这其实主是要以一起刑事案件的庭审为背景创作的小说,那又与"破戒"二字有何关系呢?

《破戒》是日本文学巨匠岛崎藤村的不朽名作,小说塑造了一个热心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濑川丑松的形象。丑松是新平民,为避免社会的歧视,隐瞒自己的出身。后接受了平等思想的影响,公开了身份,以致受到社会歧视进而不能继续任教。

《破戒》对日本社会身份歧视现象进行了深刻批判,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而《破戒审判》中的主人公村田同样是新平民,同样受到社会的歧视。

小说是从法庭记者的视角,围绕法庭审理、质证辩护展开,目的是希望读者能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观察和体味。在短短几天的开庭审理中,随着一步步一幕幕、不同场次庭审的展开,情节层层推进,简洁而流畅,直到最终真相揭开。

日本是推理小说大国,除了在国内广为人知的东野圭吾之外,高木彬光、宫部美雪、松本清张等人的作品最近几年也被大量的译介到了国内。而反观国内,值得一读的原创推理小说少之又少。

当然,我这样的认识可能有很多人不认同。但没关系,这本就是一家之言。

客观来说,其实当下的中国不缺少创作推理小说的可用题材。但一部优秀推理小说即需要精巧的结构设计、流畅的语言、本土化的文化特点,更重要的是要有对社会问题的控诉,有对人性的挖掘,而这是中国当下的作家所欠缺的,可能也是多数作家为了政治正确而不敢涉足的。

方方的《软埋》讲述了一个川中五十年代的故事,仅仅因为她的故事里包含了太多的伤痛和宽容、太多的失落和满足、太详尽的记忆和太彻底的遗忘,就被下架了。

原创的很多推理小说,在走访参考人和嫌疑人的时候都是一个路子,没有特色。如果小说的主角是警察,没有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很难了解真实破案的流程和难处;如果小说的主角为社会人员,又很难不依靠警方的资源。

最近也读过紫金陈的多部小说,内容和构思可圈可点,但是动机和案件的相关人员,还是逃不出脸谱化的境况。

期待有更多值得一读原创推理小说面世!

《审判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